過程與方法
你有一個新點子想嘗試,或是想對現狀做出改變,過往的做法不外乎是企劃書、商業計劃報告、財務報表…等,用執行層面的大腦思考。隨著時間和環境變化的推移,你可能會發現,過去那套方法,好像不足以應付現有的挑戰了。製造業起家的台灣,習慣先把技術跟產品做好,再來想其他(市場、消費者、競爭者)。但現在,你可能已經體悟到,關起門來埋頭苦幹的方式,可能很快會被淘汰。
深入瞭解我們如何應用雙迴圈方法論
準備好對的專案團隊與夥伴:在紡織價值鏈裡,每一個利害關係人(包括品牌、零售商、製造商、技術公司、政策制定者、消費者、等)都有他們論述跟觀點。我們深深體會到,跨產業、跨領域的合作需要建立在共同目標之上才能長久。當來自不同組織的夥伴們有了一致的目標,合作的契機就出現了。
從一個簡單的觀點開始了解:每一間組織或企業都有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背後的動機。問題太大會難以著手進行,若是複雜的系統性問題,往往在討論過程中延伸其他問題,而陷入其中。當我們無法同時解決所有問題,要做的就是從一個觀點下手,它可以是一個明確的問題、願景,或是想要達成的目標。
花時間了解,並且開始發想:要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,光靠一個點子可能是不夠的,再者,我們也無法保證那是最棒的點子,或許在許多假設的設立後,這個點子就馬上被否決了。共創的價值在於從不同利害關係人、不同切入點來發想,找到達成任務的各種可能方法。
將發想後的觀點製作成原型,賦予形式跟功能:多次探索、發想跟討論後,夥伴有了階段性的結論,選出一條最合適的路線。不過,到目前為止,一切都是紙上談兵而已。我們要協助夥伴的,是開始安排驗證計畫及方法。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幫助夥伴取得重要觀點,而不是做出一個最完整的產品/服務。
原型確認好之後,開始去驗證所有假設:分選造粒一貫場域這個驗證計畫,目的除了確認技術和流程的可行性,也是廢紡織循環再生的示範場域。同時,為了將這樣的概念落實化,朝未來商業化規模化的可能發展,夥伴必須要跟著我們一起寫一份商業計劃書。
在網路速度越來越快、資訊越來越透明的時代,不論是B2B或B2C企業,都需要了解消費者趨勢與市場分析。洞悉未來的企業能夠在驟變的市場上做足準備,甚至主動出擊、創造新價值。